《小森林》系列是由漫画家五十岚大介的原作改编的电影,在日本国内30块银幕上同时公映,首周初登场观众满意度排名第七位。《小森林》分为“春、夏、秋、冬”四篇,分别独立制作为电影,陆续上映并斩获好评。目前在国内能看到的就是高清版《夏》和《秋》两部。有人评说它是“舌尖上的日本”,我认为这种评价还不够全面。《舌尖上的中国2》拍摄得非常流俗和复杂,沉浸在高超的厨艺和繁复的食物制作中,解说语言僵硬格式化、拍摄接近流水化,始终无法表达出美食上的意境与简洁的美感,失去了《舌尖上的中国1》那种中式洒墨的潇洒意境与深邃。
而日本的《小森林》系列和《深夜食堂》却能以自言自语、毫不哗众取宠的方式做到借助简易的食物传递出深沉的人生哲学和返璞归真的生活美学,反衬出低调内敛的高层次修养,温暖平凡你我的奔碌人生,也是日本式“禅学”甚至“素食”信仰的一种体现。
从简单异常、以素食为主的食物中(这些食品朴素、简易到令人惊叹,制作并不复杂,用料也丝毫不高贵,《小森林·秋》中市子跟邻居们分享的,仅仅是秋日午后几片金黄色、烤熟的地瓜片;而《深夜食堂》里就只有一沿夏日冰镇的西瓜,食堂的老板跟客人们在夏夜里享受冰镇的西瓜,话尽心事,冰凉下炎热燥热的心境)。所以,食物本身并不重要,由简易的食物穿搭出来的简朴自律的生活方式和对生活本身由衷、执着、纯净的热爱与体味,才是最重要的;对日常食材的细致用心和悉心品尝,就是对平凡、处于底层、无人知晓的个人生活珍惜和省用。珍惜平常人生、爱惜食物和日常,这也许才是这些日本电影的真正精髓所在。
在面对大都市的压力和无尽焦虑下,田园牧歌的无忧无虑,似乎成了职场人心之向往的天堂。即便迫于生活无法实现,在屏幕上过过眼瘾,也能获得当下的岁月静好。
于是,日本电影《小森林》被推崇为一剂治愈良药。
《小森林》分为两部,《小森林 夏秋篇》和《小森林 冬春篇》,分别在2014年和2015年上映。
虽然说是电影,其实可以看成是一部四集的电视剧,夏、秋、冬、春各自独立成集,串起了这部剧。与许多日本电影一样,《小森林》改编自五十岚大介的漫画,曾一度被称为“舌尖上的日本”,而实际上,这却不只是一部关于美食的电影。
“小森是位于东北地区某个村庄中的小村落,这里没有商铺,只是购买必需品的话,可以去公务所所在的村中心,那里有农协开的小超市,还有几家商铺。去程基本都是下坡路,自行车大概要半小时,不过回程要花多长时间呢?冬天因为路面积雪只能步行去,不紧不慢的话要走上一个半小时吧。不过,大多数居民都是去临镇的大型城外超市购物。我去那儿,来回要花上一天。”
静谧的山林,人烟稀少的村庄,夏日满眼的绿和冬季遍地的白,独自立于枝头的鸟,抑或是田间被惊起的鹭,每一集开场的空镜配着这样的独白开启,都俨然是一幅极美的画卷。
原本空无一人的山间道路上,一个女孩独自骑着自行车闯入屏幕,在眼前穿行而过。这,便是故事的女主角市子。
市子是一个从东京回到乡村生活的年轻女孩,她独自居住在母亲留下的老宅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跟着四季时节播种收获,用随手可得的当季食材制作可口的食物。
用田间稻米酿造的米酒,从路边果树上摘采的通草果,挖出地里的番薯切片烤成干,将窖藏的白萝卜切条在屋外晾晒,水稻田里的鸭子,河溪流中的鲑鱼、田地旁的番茄,以及一年四季吃不完的青菜,每一集都一道道细数着不同的美食,让这部电影看起来更像是一部纪录片。
这确实不像是一部有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的电影,导演的镜头只是安静地记录着市子的生活日常,记录着她认真地制作、用心地烹饪、尽情地享受着每一道美食。
所有的食材并非名贵,顺时而食,似信手拈来,却也皆精心处理。但就是这原生态的食物,以及市子认真生活的态度,就已然让观看的人们陶醉治愈。
链接:https://pan.quark.cn/s/4ac8f6b4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