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哪吒之魔童闹海》+ 《哪吒:魔童降世》4K版本 国漫之光

影视
zuoanmu
zuoanmu

海报0

哪吒为什么能够在民间火爆,也是有着历史传承的。

在哪吒之前,先火的是他老爹——托塔天王李靖。这是唐代天王崇拜的产物,而且是皇帝亲封的。唐朝有毗沙门天王(多闻天王)救唐玄宗的故事,并且与唐代一代名将李靖的形象进行了融合,至此成为“高上神霄毗沙门托塔天王李靖”,是民俗和神话故事中威严的军神。

而佛教记载的毗沙门天王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都已经单飞(大太子军荼利明王,又名甘露太子;二太子独健,也是二郎神的起源之一),唯有三太子哪吒,还跟在老爹身边,是天王的护法神。

“魔童”的概念,正基于哪吒的最初形象。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记载:“尔时那吒太子,手捧戟,以恶眼见四方……”

意思就是哪吒长了一对儿“恶眼”,就为了看哪个人不守规矩,就直接拿着武器弄丫的。

而诸如天王殿这样的佛堂庙宇,佛爷们的造型都是庄重或者威严,唯独这货,在其中非常另类,老百姓一看吓一跳,庙里怎么还有个这?当了解其设定和任务之后,哎这个有意思,长得像反派但其实是打坏人的,从此就记住了这个乖张的形象。

毗沙门天王麾下兵将无数,种类繁多,而夜叉和鬼兵,是归到哪吒管的。

后来《西游记》里就说过,哪吒降服了九十六洞妖魔,玉帝才加封他为三坛海会大神。

电影中其“凶恶”的一面,其实参考了哪吒最初的形象——凶恶的护法神,主要任务就是降魔,手下一堆鬼兵。

但是,“魔”的概念有了,“童”的形象从哪里来的呢?

之前冲突不断的佛教与道教,在宋代竟然非常和谐,所以老百姓就给哪吒编了一个道教出身——他是玉皇大帝账下的大罗金仙,奉命下凡降魔,投胎到李靖一家,一代护法凶神,就这样变成了一个小孩。

虽然年龄变了,但“恶”的形象还是得以保留,后来《西游记》里就提到过,“三天护教恶哪吒”,看见没,一幅“恶童”的形象。

哪吒闹海,是从元代流传下来的典故,但电影里的“闹”,主客体发生了变化——不单单是哪吒去大闹东海,而是哪吒与龙族一起,改变了海中的秩序。

元朝统治者,致力于宫斗和对士族文化的影响,但对民间一些文化发展基本处于不闻不问的状态,所以诗词歌赋被打压,而元杂剧流行起来了,类似如今的影视剧、短视频风潮。

★首先,哪吒接着奏乐接着舞,元杂剧《二郎神醉射锁魔镜》《猛烈哪吒三变化》里哪吒都是男一号,在《西游记平话》里哪吒也有出场。

★其次,元代的社会生活为元代文学(尤其是杂剧)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杂剧这种流行中下阶层的载体,彻底流行于民间,其中就有很多神话剧,一方面同当时道教盛行有关,另一方面要逃避现实而又不能忘情于现实。

身受民族压迫、阶级统治的广大人民呼唤自己的代言人,人民的反抗斗争赋予元代文学以巨大的批判力和战斗性,“反叛”的主题层出不穷。

元代的哪吒形象,保留了之前降妖除魔总先锋的“护法魔童”形象,正式归为“反叛大军”的一员,而且是最高领导人,为他日后的火爆打下基础。

“哪吒闹海”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

而且小爷还不是首创,很多神话人物都闹过海。最早的不知道,但更早是那八个过海的家伙——“八仙过海”的故事宋代就有了,然后到了元代,人家捎带脚的把龙宫也搞了;

龙族名义上掌管水系,但实际上,在我国民俗中,行云布雨那是雷部正神的工作,闻太师在管理;而人间水系,又有水德星君和麾下水伯执掌,导致龙的职能很尴尬,随即就被安排成了工具人,谁都能管。

咱看《西游记》就能明白,孙悟空随便上门就能管老龙要东西;朱紫国国王在水里死了,井龙王还得帮人家保管肉身;泾河龙王就不用说了,李天王打花果山的时候,四渎龙王也属于天兵天将的一员……

可见龙族在天庭中谁都能使唤,谁都能征调。相反,在民间以“反抗”为代表流行文化中,因为特殊象征,龙族也成了泄愤的一大对象,谁来都能搞一下。

其实《哪吒之魔童闹海》最厉害的一处,就是将龙族在我国民俗中的处境进行了整合且形象化的表达——

看似神圣,但就是棋子,用完即弃。

而导致龙族常年抬不起头来的原因,电影也进行了暗示——他们内部不和。

同为妖族,他们身为龙,却帮着玉虚宫镇压海妖,其实都是同族啊。而龙族内部也有分化,有的觉醒有的依然甘于认命。但一切罪恶之源都是秩序压迫,他们只是为了“谋出路”做了不同选择。

与其说该片为“龙族正名”,让神话故事各种神仙成名跳板的水族龙有了发言权,倒不如说,在这部反抗为主题的电影里,龙的身份,从反抗的客体,完成了到主体的斗转星移。

因为龙族,真正是被压迫的一方哦,电影的表达,非常合理。

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N 闹海」,点击链接即可保存。打开「夸克APP」,无需下载在线播放视频,畅享原画5倍速,支持电视投屏。
链接:https://pan.quark.cn/s/103a3a7000a1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S85iJT9isrJY9Aut0i5b9Q?pwd=sgsx 提取码:sgsx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海报0

中国大陆 / 剧情 / 喜剧 / 动画 / 奇幻 / 哪吒降世 / Ne Zha / 110分钟
饺子 / 吕艳婷 / 囧森瑟夫 / 瀚墨 / 陈浩 / 绿绮 / 张珈铭 / 杨卫
 

《哪吒之魔童降世》第一处让我颠覆的是“魔丸”和“灵珠”那里,我一直以为哪吒这么个英雄人物,必须根正苗红,怎么着也不能真的着了坏人的道,肯定最后还是灵珠入体啊!不,我错了,李靖夫人生下了魔丸……这是什么走向?

接着,哪吒长到一岁,虽然被乾坤圈震着,依旧有不符于年龄的神力,整个陈塘关的百姓都怕他。他被太乙真人用结界日日困在家中,偶尔偷摸出来就闹得天翻地覆,鸡飞狗跳,人仰马翻……是个令人人头痛的混世魔王。可后来我们知道了,人们对于哪吒的害怕更多是出于一种成见,是的,成见。因为他是魔丸转世,于是就顺理成章觉得他是妖怪,顺理成章认为他会祸害四方,顺理成章觉得应该人人得而诛之……哪怕他去捉妖了,也会被人们认为是他在撒谎,他在祸害。

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我们知道了“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难以推翻。里面的每个人都深受成见之苦,别说哪吒了,就算是反派申公豹,他之所以要反,是因为他能力再高也得不到师父元始天尊的重用,“只因为我是一只豹子”。

还有龙王,他要反也是因为即便帮助天帝夺得这天下,结果到底还是海底妖兽,于是天帝对他有成见,妖兽就是妖兽,上不了天庭,被安排镇守龙宫。说是镇守,其实就是永久的囚禁。龙宫,也是死牢。

而魔童哪吒的可贵之处正是打破了这种成见。

如果一部动画片只是正邪大战,打打杀杀,特效做得再好,我可能看的时候觉得炫目,之后并不会留下什么深刻印象。但显然,魔童哪吒会在你心里留下一个印记,就像他在敖丙心中留下的一样。凭什么敖丙的出身就注定要成为一枚复仇的棋子?凭什么他的龙角就一定会因世俗的成见而被群嘲为妖精?他就必须要做一个妖精?哪吒说:“我命由己不由天!”当所谓的命运降临,有人屈服于成见,有人偏不,而努力抗争的人就是英雄。

海报1

法相变身:三头八臂还是三头六臂

《封神演义》原著中,哪吒是三头八臂,出自第七十六回,哪吒食饮太乙真人所赠的三枚火枣和三杯仙酒所得,每当哪吒变出三头八臂法身后,蓝面獠牙赤发,三头九眼,并且每只手上都拿着一件神兵利器,分别是:“乾坤圈、混天绫、金砖、火尖枪X2、九龙神火罩、阴阳双剑”,一共手使八件神器法宝,而双脚下踏着风火二轮,这副模样,魔神无疑。

收了法身就会变回原来面如傅粉的莲花化身模样。电影里并没有表示其“蓝面”的形象,赤发+尖牙还是有的,再加上超级赛亚人的发型,更像原著中形容的“狮子”形象了。

“法相”这种东西,是源自佛教,《封神演义》中有法相的不少,比如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三大师收狮象犼的时候都现了法相,基本都是一副鬼样子,而三位也就是后来的文殊、普贤和观音三位菩萨。还有西方准提道人, 更离谱,三十四头,十八只手。反正去过庙里的朋友都知道,头多胳膊多都是佛教法相的特征,也不知道他们脊椎能不能受得住.

其余还有几位,是被“被动法相”,跟哪吒一样都是师父骗徒弟吃点毒药进化而成,肋生双翅的雷震子、三头六臂的殷郊、吕岳、眼眶长手的杨任,可惜这三位比较倒霉,都变不回去了,只能这么呆着。唯独哪吒可以跟三大师一样,能够变回去。

哪吒的两位哥哥去哪了?

跟老师学艺去了,书中李靖交待的很清楚:“不才有三子:长曰金吒,拜五龙山云霄洞文殊广法天尊为师;次曰木吒,拜九宫山白鹤洞普贤真人为师。

两位哥哥第一次出场,就是阻止哪吒杀李靖的环节,话说李靖也够没面子的。随后二位下山,金吒有文殊给他的遁龙桩(七宝金莲),木吒用吴钩剑(雄)、干将剑(雌),两位亮眼的环节,除了消灭九龙岛四圣,就是智取幽魂关了。

二位的原型值得一书。

作为老大,金吒的原型自然是毗沙门天王的大儿子——甘露太子,这位四头八臂,比哪吒还多一个脑袋。

但“金吒”这个名字,则是来源于军荼利明王菩萨,也被翻译为“军吒利明王”,意思就是“持甘露瓶的明王”。只不过这个甘露明王跟甘露太子不是同一个菩萨,反正金吒的形象跑不掉的就是“持甘露瓶”,可惜原著中这位拿的是“七宝金莲”。

比起大哥,木吒的存在感高了很多。

木吒,也被写作“木叉”。他的原型是毗沙门天王的二儿子——独童子,是马头观音的化身之一,也被说成是观音的化身。而木叉又是观音的徒弟(《封神演义》里他是普贤的徒弟),在《西游记》里收沙僧时,观音的徒弟惠岸行者就是木吒,至少这里就跟毗沙门的二儿子有了联系。

严父+憨师:李靖与太乙真人

★先说李靖。

李天王在《西游记》里那副德行就别提了,《封神演义》也好不到哪儿去。书中这位是西昆仑散仙度厄真人的徒弟,但水平一般,宝塔还是燃灯给他的,加入武王伐纣后,只干了一件事,用宝塔压死了火德星君罗宣,其余寸功未立,最后混了一个天王之职位.

原著中李靖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哪吒小时候不管不问,只是操练军马,不教儿子,才惹出祸事。龙王熬光要上天庭告御状,李靖听后“大哭不止”,殷夫人给哪吒修了行宫,这个傻X还骂老婆,拆行宫。一系列行为导致哪吒复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追杀老子,把李靖追的狼狈不堪,这样的爹不要也罢。

★太乙真人就更离谱了。

这位就是护犊子,给了哪吒混天绫和乾坤圈之后就不管了,要不是他,哪吒就是去洗个澡,这两件法宝还不至于大闹东海。然后呢?哪吒无故射死了石矶娘娘的童子,这位不但不责骂徒弟,还下山帮着徒弟打石矶,用九龙神火罩把人家烧死了,你昆仑十二仙之一啊,哪有这样当老师的?

后来太乙给了哪吒三头八臂,原因也是很搞笑:“子牙行营有许多异士,然而有双翼者,有变化者,有地行者,有奇珍者,有异宝者,今着你现三头八臂,不负我金光洞里所传”。

眼瞅着广成子赤精子都把镇洞之宝番天印、阴阳镜都给了徒弟了,自己一咬牙,把压箱底的九龙神火罩、阴阳剑也给了哪吒。意思就是,给你这么多法宝,要给我们家涨涨威风,不能输给其他仙人哦。

要知道,当时哪吒已经是周营杀人最多的武将了,太乙还是这幅攀比不忿的形象,吃相难看。

不过太乙这幅折腾,还是有成效的,老大老二广成子和赤精子教了殷郊殷洪俩反骨仔,至此沉沦。万仙阵亮眼的三大师后来跳槽去了佛教,玉鼎真人跟他徒弟杨戬一样都很低调(这人极为抠门,连法宝斩仙剑都舍不得给杨戬),唯独太乙真人,仗着徒弟的声势,最后升职到了道教四御之一“东极青华大帝”的职位,跟南极仙翁平起平坐了。

再多说一嘴,十二仙里最倒霉的当属清虚道德真君了,自己一洞宝贝连带两匹坐骑都给了俩徒弟黄天化和杨任,看样子有跟太乙真人叫板的意思,让自己的徒弟不能输给哪吒。结果徒弟都挂了,自己的宝贝一个也没留下不说,他也再没了消息。。。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二位形象完全扭转。

太乙真人,憨态可掬的形象,不再咄咄逼人,直接将其踢出了十二仙的行列,他跟申公豹争夺最后一个仙班,成为搞笑角色。电影中的太乙真人,大概参考了《封神演义》中的黄龙真人,昆仑十二仙的搞笑大师,熟悉原著的朋友,一定知道这位的梗。

电影对太乙真人的改动,非常成功。

而最成功的是李靖夫妇,弱爹变成了严父,殷夫人从毫无存在感的路人甲,升级为慈母。哪吒的反叛精神是不被世界所理解,孤独而战绝不妥协,唯有血脉至亲能够理解自己的儿子。比起原著中以死亡以绝望割裂过往与血亲,到了本作中,父亲以命换命时真的感受到父爱如山,成为电影最感人的一幕,多么正能量的价值观啊。

海报2


下载转存链接:https://pan.quark.cn/s/096506615ab9
下载转存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iquWhKo88w6-5Y-kVFwGA


最新回复
zuoanmu
夸克最新资源腾讯文档
扫右边二维码查看
持续更新,建议收藏


notice
好家当 已经汇聚上万T网友分享的资源,如果主贴和回复里的链接失效,请尝试在站内搜索框搜索

更多最新资源,扫描右侧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老胡为你服务”
✌✌实现看片自由
声明:
本站所有资源均由网友自发提供,本站不缓存、储存、下载、播放等,所列内容仅做学习和带宽测试,请于保存后24小时内自行删除。 如有侵权请根据内容页信息自行联系 阿里云盘官方网站 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