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後來的歷史皆是以儒家忠孝思想,而封建君主也樂於讓人民被愚忠愚孝所矇蔽,因此,讓三國演義忠孝思想將曹操比為大奸臣。这是一部依照三國志並透過學術角度來解構這位政治文學軍事奇才的作品,
依照正史魏武帝本紀記載"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曹瞞傳曰:太祖初入尉廨,繕治四門。造五色棒,縣門左右各十餘枚,有犯禁,不避豪強,皆棒殺之。後數月,靈帝愛幸小黃門蹇碩叔父夜行,即殺之。京師斂跡,莫敢犯者。近習寵臣鹹疾之,然不能傷,於是共稱薦之,故遷為頓丘令。"在劇中都完整呈現
而"會靈帝崩,太子即位,太后臨朝。大將軍何進與袁紹謀誅宦官,太后不聽。進乃召董卓,欲以脅太后,魏書曰:太祖聞而笑之曰:「閹豎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當假之權寵,使至於此。既治其罪,當誅元惡,一獄吏足矣,何必紛紛召外將乎?欲盡誅之,事必宣露,吾見其敗也。」
"也說明了確實曹操的眼光長遠,富有韜略,從而由正史中的對話來形塑出一個鮮明立體的政治家軍事家,與後世公評。
有些情节脑洞稍微开得大了些,但不影响对整体史实的把握,每个角色的性格都和历史没有大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