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的步步为营,皇后的绵里藏针,华妃的娇蛮跋扈犹在眼前。
当年看《甄嬛传》,人们关注最多的或许是妃嫔们为争夺皇帝宠信的勾心斗角,甄嬛的变化历程,与广为流传的表情包。
贱人就是矫情!
臣妾做不到啊……
这些年的情爱与时光究竟是错付了。
时隔十年再看,我却发现了无处不在的权力叙事,女性的悲剧命运,甄嬛的挣扎、出逃与无奈,还有人与人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
故事的开始,雍正刚刚继位,镜头从红墙黄瓦的巍峨宫殿,转到大臣们井然有序地从云龙浮雕的两侧上朝,守卫遍布,森严庄重。
后宫一套完整严密的权力体系也逐渐铺开,最低一层是官女子,往上是答应、常在、贵人、嫔、妃、贵妃、皇贵妃、皇后,共九层。
后宫女人们的地位与家族兴衰密切相关。安陵容父亲安比槐是松阳县县令,一个芝麻小官,安陵容刚进宫只被封为位分低的答应。甄嬛是大理寺少卿之女,被封常在,沈眉庄父亲是正三品,地位最高,她进宫已是贵人。
原理上,这种等级不可逾越,位分低的小主见面需要向位分高者行礼,不同位分的礼数都不同。然而所有的等级虚名,都仰仗着权力中心即皇帝的心意。后宫女人的晋升之路也和皇帝的宠信密不可分。拥有皇帝宠信,意味着获得众人的尊重,晋升的途径,和未来的富贵荣华。
后宫之外,《甄嬛传》与《宫锁心玉》《美人心计》等后宫剧不同的是,不仅描写后宫女人的地位与生存法则,也有前朝紧张的君臣关系。
年羹尧和隆科多是为雍正继位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当年羹尧与隆科多成为新政权核心,功高震主时,昔日功劳全成今日罪过。
皇帝一面对年羹尧的妹妹华妃宠冠后宫,稳定臣子的心,一面又常年赐予华妃欢宜香使其不孕,打压年家势力。谈起年羹尧时,皇帝一口一个“包衣奴才出身”。年羹尧死后,华妃的宠信大不如前。
如果要为《甄嬛传》下定义,或许是“带着正剧范儿的后宫剧”,十年前遍地古装穿越剧的影视剧市场,《甄嬛传》反其道而行,没有才子佳人的美好爱情,只有被扭曲的权力与情感。这样的反其道而行,使《甄嬛传》成为现象级影视剧,一度打破全国最高收视纪录。
《甄嬛传》说的是不谙世事的少女甄嬛,经历深宫不同的派系斗争,最终成为善于权谋的太后,变成最终获胜者。
有人说,甄嬛三起三落,更像是一出“紫禁城升职记”,职场重视忠诚、业务、复杂的人际关系,《甄嬛传》亦是。
皇帝像是一个至高无上的领导,妃嫔们也需要获得皇帝宠爱,下属忠心,运用权谋机关算尽。
甄嬛出场时是天真少女,聪慧有主见,有些傲气,不想进入深宫,只暗自向菩萨许愿,“一定要嫁于这世间最好的男儿”,选秀时特意穿了身素雅且不太起眼的衣裳。
无奈被选入宫,她宁愿谎称抱病在身也不愿侍寝,掺入复杂的后宫争斗。
起初,皇帝偏宠甄嬛,不仅因为她与纯元皇后相似的外貌,也因她单纯倔强的姿态。
甄嬛早期的心愿简单:天下女子无一不想与夫君情长到老。
帝王凉薄,光凭那分情意无法立身,她发现自己被当作替身时那样愤怒,“何止是皇上错了,我也错了,这几年的情爱与时光,终究是错付了。”
看清帝王无情后,甘露寺一进一出,成了她性格与处事上的最大转折点。
她在甘露寺与果郡王相恋,又怀了果郡王的孩子,那时果郡王生死不明,甄父又在流放宁古塔的过程中染上重病。
这让她意识到无论自己怎么做,也无法真正逃脱皇宫,只能选择回宫。
回宫前夕,槿汐姑姑告诉甄嬛:
“娘子,此番回宫有些东西你是一定要舍弃了。”
“比如?”
“心。不是狠心,狠心亦是有心,娘娘要做的是狠而无心”
回宫后,甄嬛成了熹妃,被皇帝赐满族大姓钮钴禄氏,妆容随之改变,变成浓妆华服。
这预示着甘露寺归来,甄嬛泯灭情感才能扶摇直上。
似乎暗含着只能“以坏比坏”走到最后,也因此被媒体批判:
“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你必须学会比对手更加阴险毒辣,你的权术和阴谋必须高于对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甄嬛传》传播和宣扬的价值观。”
但在后宫中,嫔妃们不得不争,如果不争会被吃得骨头都不剩。
安陵容为例,起初她不得皇帝宠爱,家族势力也不高,内务府给的份例从来不足额,连宫女太监都不高看她一眼。
当她得势后,吃穿用度不同往日而语。于是,她的手段愈加阴狠,最终作茧自缚。
甄嬛巧用满身蝴蝶,与皇帝重修旧好,华妃善于撒娇,永远备着皇帝爱吃的小食,安陵容为了留住君心,在香料上动手脚。
嫔妃们为了同一个男人争斗,依然看不透帝王的心思。
学者邵燕君评价:“这个剧确实没有弘扬善和美,但它把我们这个世界的规则和潜规则的真实性和残酷性揭示出来了。”
除了甄嬛,剧中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刻画细腻的女性角色。
皇后懂得笼络人心,看似和善贤德,实则城府极深,华妃坏事做尽,仗势凌人,不过一心依附于皇帝,沈眉庄顺从的外表下,最后成为深宫中的叛逆者。安陵容设定复杂,可恨亦可怜。
《甄嬛传》作者流潋紫说过:
“中国的历史永远是一部男人的历史。作为女性,在历史上留下寥寥数笔的只有一些极善极恶的人物,像是丰碑或警戒一般存在,完全失去个性。”
于是,她写下了这些善恶难辩,聪明又复杂的女人。从她们的视角看前朝和后宫。
其中,沈眉庄和华妃是两个相差最大的角色。
沈眉庄起初是最符合那套权力体系的完美模板,她有着好的家世出身,符合传统女性的贤良淑德,太后第一眼见她,就称她沉稳端庄。
眉庄看书不少,却因“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普遍理念下,很少表露,称自己只读过《女诫》、《女训》。
她最先受宠,也最先失宠,在华妃的精心设计下,眉庄误以为有孕,假孕风波中,眉庄自此失宠,被打入偏殿受尽苦楚。
风波后,除去对华妃的恨之入骨,她也看透了帝王无情的真相。
甄嬛劝她以荣宠自保,眉庄却已看透,“荣宠侥幸,不过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般时事迁移,并无稳固之说。既不稳固,何必一定要放在心上。”
华妃看上去最桀骜,当年演员蒋欣试镜的角色不是华妃,她毛遂自荐得到这个角色,试的恰好是她教训温宜的那场戏,“哭哭哭!就知道哭!”有了华妃的气韵。
华妃一直专横跋扈无视规则,仗着荣宠不向皇后请安,又下令将夏常在打死,只一句解释“枫叶要鲜血染就才红得好看”。
她的确狠毒,将人命视如草芥,用阴谋诡计设计沈眉庄,残忍杀害淳贵人,又在襁褓中的温宜公主下木薯粉中毒。
但她也最简单,一心依附皇帝,靠圣眷维生,还记得甄嬛得宠时,她倚靠在宫殿门口,看着天上那轮月独自落泪。
华妃自戕那场戏中,她原本还蛮横模样不肯就死,要等皇帝亲自前来。甄嬛告诉她,她以为的帝王宠眷皆是虚空。
当年她的小产其实是太后和皇帝的共谋,皇帝独赐的珍贵欢宜香,是致她多年不孕的元凶。
争了多年,斗了多年,算计自己的却是枕边人。华妃垂泪,撞墙而死,独留一句:
“皇上,你害得世兰好苦啊。”
从结局看,皇后、华妃、沈眉庄、安陵容都不算得以善终,反倒是端妃敬妃走到了最后。
这场深宫中的大戏,有人激进出挑,有人韬光养晦,没有谁是真正的胜者。
有人说,《甄嬛传》是部彻头彻尾的悲剧。
除去甄嬛的妹妹玉娆和慎贝勒允禧终成眷属,片中充满悲剧因素,后宫里的女人只能依靠皇帝宠爱而生,是悲剧的根源。
太后当年同样不想入宫,隆科多送她入宫不过为了利用她,辅佐自己的姐姐。就连权力中心的皇帝,日益衰老,最终也被甄嬛与叶澜依联手毒害。
学者王磊曾说:“一个本来善良单纯的人一旦进入宫里,就进入了一种系统风险中,这种系统性风险是个人无法抗拒的。”
她从不谙世事的少女,到皇上的宠妃,逐渐懂得用权谋保全自己。争斗这么多年,无论是敌人、情人,还是身边的姐妹,都早已离世,亲生骨肉也不认她。
《甄嬛传》播出后,有媒体将《甄嬛传》与1990年万人空巷的《渴望》相比。同样创下现象级收视率,女主角性格全然不同。《甄嬛传》里,权谋与宫斗被发挥到极致,很难想象有一部剧,能在宫斗剧的剧种上开辟新的道路。《甄嬛传》的巅峰或许预示着新的流行即将诞生。
《芈月传》还原原班人马,《如懿传》立意新高,《延禧宫略》有爽点,可《甄嬛传》豆瓣评价9.2,依然是后宫剧的巅峰,排名前几位的短评里,有人评价:
甄嬛一出,谁与争锋。
链接:
https://pan.quark.cn/s/527b144de7ac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bWiY6j0A449wYlny2sFZNw?pwd=s5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