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图」 https://www.aliyundrive.com/s/UjkqC7jK8R5
邀请你加入阿里云盘达人招募计划,参与享最高50TB容量、延期卡等福利
点此链接报名参加
https://pages.aliyundrive.com/mobile-page/web/signup.html?code=3ffe319
「长江图」 https://www.aliyundrive.com/s/UjkqC7jK8R5
点此链接报名参加
https://pages.aliyundrive.com/mobile-page/web/signup.html?code=3ffe319
《长江图》全程采用胶片拍摄,耗时十载,投资3000多万,大部分的钱都用在了影像拍摄方面。这部电影从2006年开始有创意,到2009年开始写剧本,从2012年开始拍摄,直到最后2016年才出片,制片时间长达4年之久。
这期间导演杨超前后换了两个剪辑师,但效果总是差强人意,直到最后一个剪辑师,也就是他的学生杨明明,她打破了原有的规定:推翻了剧本与地理间的顺序,尝试了各种排列组合,才有了这部堪称“史诗巨作”的《长江图》 。
如今“快餐式”电影霸屏,小鲜肉、青春校园、爱情虐恋等题材已成为观众的闲时消遣,而艺术电影的深层内涵,除业内人士能读懂导演的意图外,普通观众很少有人领会,其票房不高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艺术电影是对于影视产业来说是一个“拐点”,商业电影的关注度最多只持续在上映后的两周左右,随后就会被大批量“快餐”电影埋没,渐渐被观众淡忘,而艺术电影虽在当时的票房不高,但具有更多的生命维持力,这在海外国产艺术电影的上映周期会很久。
《长江图》并不像之前的《白日焰火》趁热打铁在国内上映,而是在2月获奖半年后上映,制片人王彧是这样说的:“这部电影全程胶片拍摄,但目前国内已经很少有可以播放胶片的设备,所以这半年时间内我们对技术进行了升级,只想把胶片拍摄的效果最大限度的还原到数字大荧幕上。但是《长江图》很有可能成为中国最后一部胶片艺术电影。”
《长江图》为什么要选择胶片拍?
杨超:先说胶片这件事情,首先我和王彧都算是有胶片情结的电影人,我自己拍的前几部电影都是胶片电影,毕业作业到第一部长片《旅程》到后来主旋律的电影都是胶片拍摄,我对胶片算是有感情。
《长江图》的选择用胶片拍摄,并不是因为胶片的情感、情结去选择的,这么一部大制作仅仅因为这个情结多花几百万多浪费那么多时间,其实这是灾难,不会是这样的。
制片人王彧和导演杨超
其实我是在确定这个主题之后跟摄影师商量媒介的时候,我们有一个非常精确的估量——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时空是长江,是水气、雾气、霾、空气透度极差的河流,上面有很多的水雾,特别是阳光照上去的时候,这样的空气质感下,胶片体现颜色的过渡和质感的过渡,从冷到暖的过渡,细颗粒到粗颗粒的过渡,胶片会比数字好得多。
有人说胶片暖、数字冷,其实也是我的感觉,这两个比较具体的条件限制下,我们要拍长江,我们必须要拍出长江从明暗之间、冷暖之间、粗细之间非常缓慢的过渡,用胶片拍摄才能展现出我们想要的音韵感和水墨感。
《长江图》从2005年就开始筹备了,到今年2016年上映,差不多10年的时间。为什么会这么久,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杨超:时间这么久,归根到底是人的节奏的原因吧。这和导演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我不是一个非常急的人。有了这个长江图的创意之后,我就开始写剧本。那时候很难写,想把长江作为背景来拍电影,对我来说并没有一个根本的依据,我没有给它加上生活过,其实不太有感性的经验。后来就多次的采风,在采风中积攒感性的经验,这个过程就变得很长。
《长江图》拍摄按照故事的顺序,沿江一直拍上去的,这种拍摄方式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杨超:这种拍摄方式的优点是按照故事的顺序拍,这是一个好处。再一个好处是全剧组在船上,有一个拍摄船、生活船和道具船,三条船的舰队从上海拍边走边拍,拍到重庆、宜宾。这样每次在赶路的时候,大家就能在船上休息,这样算是保持精力的一个环节吧。坏处就是这个成本偏高,寒冷的冬天在江上取暖非常耗费燃油。冬天拍摄三条船本身的租金和调度的难度比较大。
电影的拍摄应该会很有难度,电影中有两个镜头是怎样拍摄的,一个是那个塔是摄影机一路升上去的,另外一个山上有山火的那段,摄影机应该是在船上拍过去的?
杨超:是这样拍的。山火那段是把摄像机放在船上的大摇臂上,然后船绕着山转了一圈。
《长江图》今年2月在柏林获奖之后,心情怎么样?
杨超: 其实,我们对这次在柏林拿奖没有什么意外之喜的感觉。首先,这部片子很多年以来都受大家期待,我们从2006年开始写剧本的时候,陆续得到了5个创投的支持,国际电影节最这个早就知道,大家都很期待的状态。我们这算是有点慢了,延档了很多年,阴错阳差,到了2016年才去柏林,所以对我们来说并不算是一个特别意外的喜悦。
爱情只是这部电影的结构,终极追求才真相
《长江图》这个剧本和故事,是怎样构思出来的? 出发点是对山河和长江的热爱吗?
杨超:最原始的出发点是这样——是我对河流的一种情感吧。一方面是年轻的时候对河流的那种热爱的情感,另外一个是年轻的时候算是个文艺青年,读了关于长江的很多书,有很多文学艺术的想象在里面。
有很多长江的文学想象,李白的杜甫的长江。
这对我来说是种很神奇和向往的感觉,一直想把长江当背景来拍,所以就有了这样一个创意。所以我拍它的时候其实认为最好的东西并不是我拍到的,不是用胶片拍到,也不是用DV拍到,而是我自己眼睛看到的,那些瞬间根本无法重现。尤其当你带着一个剧组在一定时间拍摄,那时候长江给你呈现的瞬间就没法选择了。如果是我一个人,就可以选择我看什么不看什么。拍摄的时候,最好的长江已经不是我看到的长江。
《长江图》和《路边野餐》的时间很相近,差不多都是在去年年末,难免会拿这两部作品作对比。你对这两部作品的看法是什么?
杨超:《野餐》首先完成度很高,它有很多可爱的东西,是属于这个时代你们这个年纪的人比较容易接受的东西。它很清新,它的文学很有灵性,容易从个人角度打动人,它格局很小,在大家理解起来不会有太大困难。毕赣是在自己完全可以掌控的范围内,做了一个本身非常精巧玲珑的东西。
其实我比较不同意观众在第一遍看完的时候觉得它是部诗电影,因为《长江图》有一个特别完整严谨的时空结构。《长江图》有更重的负担,它做了一件疯狂的事情,不管是在文化意义上、影像意义上,还是在承担的叙事结构的突破上,都提出了甚至是我本人和那个时代的中国电影都很难支撑的要求,它是一个比较疯狂沉重的作品。这种作品观众
@"棋禅一道",获奖影片,艺术水准非常高!
@"hohuiyi2",最新发布,主推资源!🍎
@"想回乡下养猪",感谢回帖支持
@"zhubiao1981",感谢回帖!
@"jipinfeidao",感谢支持!
@"wuchlin-75",感谢支持!
@"leoboyoung",🤝!纯文艺片难推啊!!!
@"Rococo",感谢回帖支持!
装逼电影,看不懂!就看到女主角挺漂亮
@"yhg1030",标题写得对吧?😄
@"Myecho999",感谢回帖!
@ 所有人,最新补充1080p,16g,高码版本。欢迎画质强迫症自取。
@"超人628",刷了三遍了剧情还还没弄透。不过片子是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