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首播: 2025-05-22(中国大陆)
集数: 33
单集片长: 30分钟
又名: 月刊少女 / 月刊少女野崎君 / 夏日烟火 / The Comic Bang
IMDb: tt22024682
动漫游戏作品的真人影视化,并非近年新兴的艺术形式,在日本和好莱坞都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历史,也都有比较成熟的产业链。虽然大家对于改编作品首要关注的都是“还原度”,但事实就是,无论播出后口碑如何,多数作品都是改编多于还原。甚至可以说,“魔改”才是常态,而“忠于原作”其实一直都是凤毛麟角。但“改编”和“魔改”是两回事,改编到位了,也可以很出色地升华原作的精神。归根究底,“改编”不是原罪,而是跨媒介创作的一种必然。因为,没有经过专业改编的影视化,是没有办法作为独立且合格的作品存在的。所以,观众执着于“还原度”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改编作品自身也是一部独立的作品,而并不仅仅是“原作的衍生”。让并不了解原作或作品创作历程的观众也能立刻进入故事,是所有改编作品都需要考虑的事情。动画化也是如此。所以,对我这个大龄宅女而言,一部漫画作品被动画化和被真人化,其实不存在高低优劣之分,也有平等的机会成为佳作或烂片。
之所以特别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开画》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剧作,非常出色地兼顾了“还原”和“改编”的双线任务。你说《开画!少女漫》改编自《月刊少女野崎君》,这个一点问题都没有——项目版权清晰,原作者盖章认证,剧里也到处都是出自原作的情节与致敬原作的彩蛋。主创团队自身作为原作粉的爱,闪耀在作品的每一个镜头里。但《开画!少女漫》自身,绝不仅仅是《月刊少女野崎君》这部日本漫画的中国真人电视剧版这么简单。这其中投入的创意、技巧以及剧本自身的立意,都迸发着一种和原作不同但又莫名和谐的生命力。
《月刊少女野崎君》是四格漫画,所以在叙事风格和喜剧节奏上有别于一般的漫画作品。我看漫画时,偶尔也会感觉到,并非所有读者都能领会原作的幽默感。不仅仅是因为四格漫画的独特性,也因为确实有一些包袱需要放在日本语境下,才会让人觉得好笑。如果对御宅文化和日语没有一定了解,未必能读懂所有的笑点。这也不是原作的缺点,而是任何植根于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作品都会有的传播壁垒。
越是明白这一点,就越能体会到《开画》在本土化上所作出的努力。
人名本土化,包括柔道变咏春,和服变汉服,这些都是小可,甚至叶真这个名字都可以视为“叶问”和“陈真”的合体。无论是不是编剧有意为之,反正能让我会心一笑。而现代校园背景和动漫文化天然共存的现实,其实意味着《开画》并不需要太彻底地脱离原作设定。毕竟中国的校园里,也不乏热爱漫画的御宅和喜欢JK打扮的学生。
真正最大尺度的本土化,其实是让所有主角长大三岁,成为大学生。
主角成为大学生,兼顾了恋爱情节过审、课外活动自由度和最小化升学压力这三个方面的需求,属于是一个比较符合国情的改动。主角们的生活背景变得更合理,也带来了一个意外狂喜,就是人物现在可以比较明目张胆地接触酒精和说脏话,是真的有让剧情变得更有滋味。
但这个故事“可以”发生在中国,不意味着观众真的能体会到本土化的实感。古装剧架空我们很习惯,但那起码从美学和制度上会参考真实的历史。而现代剧如果没有和现实世界相通的点,其实也会有一种“架空现代”的离地感,会显得水土不服,很生硬,像译制剧而非翻拍剧。
但得益于演员全部都是原声出演,《开画》在多处情节融入了中国的地方语言和文化,从内蒙古、东北到湖南、台湾、粤港大湾区——钟青导演,别以为我没发现“西茂利大学”的彩蛋!还有什么“无间佐敦道”这种莫名戳我笑点的恶搞。托导演的福,粤语区的观众是能比别人多笑两声的。
与此同时,剧本并没有避讳现实的品牌和作品名。反复cue东家爱奇艺自不用说,光是叶崎的房间里就布满了观众耳熟能详的漫画和角色手办——《灌篮高手》、《海贼王》、《黑执事》等等。剧中角色看的电影,也是能叫出名字的好莱坞大片,比如《信条》和《寂静之地》。就连戏剧社排的戏,也是取材自影史大作《月光宝盒》、《无间道》、《雷雨》和《决战紫禁之巅》等等。小喻喻尝试看的恐怖小说是斯蒂芬·金的《闪灵》,宫剑老师办公室墙上贴的也都是爱奇艺平台连载的漫画。
这些作品或许和2025年有一点文化时差,但其实也并不多。说实话,这部剧就算是去年拍的,现在播出也会有文化时差。但剧本很聪明地没有过分使用网络梗,也是真的挑选了一些寿命较长、受众也较广泛的作品去插入剧情。哪怕我个人没有全部看过,也知道这些作品作为集体回忆的地位。这样处理,既接地气,也很大程度上淡化了作品因为延期播出而造成的“年代感”。可能也是因为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十二岁的世界和十五岁的世界截然不同,但同样相差三年,三十二岁的世界和三十五岁的世界就很难出现什么日新月异、脱胎换骨的变化。至少在我这种对热点热梗和流行文化比较冷感的人看来,这部戏并没有让我觉得有多突兀,反而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在基本功的沃土上开出创意的万紫千红
在我看来,《开画》改编的关键在于两个层面:一是为四格漫画的故事添加连续性;二是给一个仍未完结的漫画作品一个圆满的结局。第一点的话,其实导演在制作特辑里已经说得很明确了。
至于第二点,涉及到故事的完成度,我觉得是一个非做不可的决定。如果我没有看漏的话,拍摄于2021年的《开画》,取材范围最少也已经延伸到125话(上线于2020/12/17,收录于2021/8/11日版13卷),远超2014年制作的动画版。但漫画至今还在连载中,而且没有完结的态势。在原作里,除了身为大学生的都小姐和濑尾哥哥真正谈上了恋爱之外,其余所有角色都跟那个反比例函数一样,无限接近确定关系的x轴,但就是永远都无法相交。所以你也别说中国高中生谈不了恋爱,在原作里,日本高中生也谈不了——哪怕鹿岛和堀前辈都亲嘴了,还是谈不了,谈了就要结局。所以漫画不能谈。
但是剧不一样,剧是有最后一集的,而且剧没有第二季。简单地堆砌校园日常,也不足以支撑一个完整的剧作。
所以《开画》无论从恋爱线还是事业线,都需要一个能让作品立住的结局。
这就是为什么剧中每一条恋爱线都能不同程度地收尾,也是为什么原作里明明很讨人厌但作者从没有真正刻画成“坏人”的前野,在剧中会成为一个教科书意味的贱人。
原作里的前野,是需要时不时出场去讨嫌的喜剧角色。他除了在动画里是小野大辅配音之外,其实没有太多能让读者“喜欢”的点。但他必须永远存在,因为都小姐的故事还要继续,她的狸猫噩梦不能轻易结束。
而剧里的钱野,就成了叶崎和朋友们必须要战胜的反派。
因为无论是原作还是剧,虽然都是以恋爱为中心的故事,但主角们依然是热衷于漫画艺术的年轻人。
《开画》给我一个很大的惊喜,就是在原创剧情中投入了非常大的篇幅,去细致地刻画主角们的事业线——这其中也包括为女主增加“工十黑”这个网络身份。钱野也不再是那个让叶崎偶尔头痛的恶心帅美男,而是一个真正威胁到他自主创作的狠角色。所以观众看到的,是主角们逗趣日常背后,那坚不可摧的革命友谊和捍卫创作自由的拳拳之心。
28集末尾,千黛和叶崎在秋千上的那场戏,我觉得是剧版原创的巅峰。无论是镜头审美还是故事立意,都堪称完美,真的有给我一种物理上的“升华感”。两位主角找回童年的自己,不仅重拾了创作的初心,又更深地确认了对彼此的爱意,真是拍得太美了。
《开画》全剧用到了非常丰富的拍摄手法。用钟青导演自己的话说就是:“把我当时会的导演技法都用上了”。
无论是滑动变焦、一镜到底、女友第一视角,还有那些刁钻但又莫名有美感的运镜角度,真的非常有创意,每一次都让我拍案叫绝,好笑又养眼。
而作为喜剧片,《开画》最可贵的,就是它是一部有自知之明到几乎有自我意识的喜剧——没错,我就是在说反复打破第四面墙的行为。
我非常欣赏有自知之明的剧作。因为越是有自知之明,就越是清楚自己的定位,就越有松弛感,就越是不会强求面面俱到,更加不会显得做作。
《开画》不仅非常认真地搞笑,也有很多对周星驰电影暗戳戳的致敬。比如第7集关于不良少年的原创剧情,就抓住了我个人称之为“社会主义无厘头”的精髓。这种剧情里的喜剧感,来自于在一个并不打算遵循正义、道德与常识的环境中突然去强调正义、道德与常识,以此衬托对立面的荒谬,在周星驰的电影里非常多见。
周星驰的喜剧,很多都有反帝反殖的内核,会强调港人的爱国精神和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批判,本质是有家国情怀的主旋律故事。《开画》并没有那么沉重的设定,但科目一和劳动法都能脱口而出的叶崎,又何尝不是在用常识打败魔法?
所有的这些创作力和喜剧意识,贯穿着整个剧本。其中设计感最强,也是我私心最爱的一集原创,就是第16集——这里为负责这一集的编剧霍贝贝老师打call!
这一集其实就讲了一件事:叶崎为千黛庆祝生日。
千黛因为事先知道叶崎想为自己庆祝生日,所以提出了三点很具体的要求,并期待叶崎去一一落实。叶崎于是在一天内带千黛去了三个地方,打算逐一满足她的三点要求。但由于不出意外地出了很多意外,没有一个要求能在预想的地方实现。时间来到凌晨,千黛收到了叶崎为自己点的生日歌和亲手做的蛋糕,这才意识到,其实她所有的要求都无心插柳地被错位实现了:第一点要求,在第二个地点实现了;第二点要求,在第三个地点实现了;第三点要求,在凌晨实现了。看似干啥啥不行的一天,却意外地给了千黛自己想要的所有体验。
我跟海外粉解释这一集的时候,就说这集的叙事结构太完整了,完全可以作为一部爱情喜剧电影的架构存在,名字就叫Qiandai's perfectly imperfect birthday(千黛完美的不完美生日)。
在这之上,千黛和叶崎在三个地点,分别遇到了本剧的三对配角CP。而这三对配角CP也不是突然空降来强行推动剧情的——所有人的行为都有事先的铺垫,然后才合情合理地和千崎交错。
这一集前后的呼应、反转、沉淀和升华一气呵成。笑点节奏一如既往地完美,角色都没有OOC,看到最后真的有一种恍然大悟的快感。
我作为创作者对这种用心的设计感触更深。再一次说明哪怕是偶像剧、恋爱剧、无厘头喜剧,对剧本都是有要求的。单纯让观众“傻乐”是不够的,有追求的创作者完全有能力去让看似“傻乐”的剧情留下充分的余韵和回甘。
“恋爱脑”也可以“女本位”
我无论遇到什么作品,都习惯从性别叙事进行解读。所以我想从性别叙事的角度谈一谈,《月刊少女野崎君》和《开画!少女漫》,如何能在角色几乎全员“恋爱脑”的人设下,依然写出风格清新、积极向上的女本位叙事。
无论是原作还是剧版,千崎这段关系的核心其实都是一样的——从女孩的视角,去热烈地、彻底地、痴迷地喜欢一个虽然迟钝但绝对值得她如此喜欢的男孩。我看原作时,虽然全CP都爱,不过最磕的一直都是堀鹿。千崎属于是那种“稳定的观察者”,已经差不多有种父母爱情的氛围了。但是剧版让我变成了千崎激推,因为这两个人真的太可爱了。
其实,观众对“恋爱脑”的负面印象,并不是真的来自于“沉迷爱情”这一心态本身,而是“为了爱情不分主次好歹”的具体行为。作为一个校园日常向的喜剧故事,角色们其实并不需要在爱情和“更生死攸关的事”之间作出选择。他们的恋爱进度,不会从根本上和日常学业生活发生冲突。因此,虽然主角们的故事多多少少都围绕着恋爱这个核心主题展开,观众潜意识里都会明白,这并不是主角生活的全部,也就不会有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玩物丧志的观感。
女主哪怕那么喜欢男主,她在这个故事里也不是一个孤岛——她有美术社、有同学、有闺蜜,是一个哪怕没有喜欢的男生,也能快乐地度过校园生活的元气女孩。虽然故事一直聚焦于她得不到回应的暗恋,但她作为一个角色的主体性是非常强的,故事也从来没有从她的视角偏离。看漫画时,我们知道千代所有的小心思,但也时常只能通过她的视角,去摸索野崎奇奇怪怪的脑回路。
配角CP也是同样道理,原作和剧主打的都是一个全员双向奔赴,没有一丁点三角恋的狗血。也正是因为所有CP都是很真挚地相互喜欢,他们之间啼笑皆非的互动都是你情我愿的抓马,所以不会给人“恋爱脑”的负面观感。
原作的野崎出于漫画还不能完结的必要,哪怕早就把千代排在心中第一位,甚至有时候都要吃御子柴的醋了,他都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是喜欢千代的。所以,能够在剧里看到一个对感情稍微更敏感一些,意识到自己爱着千黛,也更加柔情的叶崎,能够看到他和千黛真正互相表白,圆梦感真的很强。
这也是为什么叶崎哪怕那么后知后觉,我都不会觉得他不值得千黛喜欢——可太值得了好吗?简直就是我的心动男嘉宾!他不懂千黛的示爱,但从没有缺席对千黛的关心、从没有假装千黛对自己不重要、更从没有掩饰自己为千黛所表现出的脆弱。哪怕没有表白,他也早就让自己的世界被千黛占据得满满当当,而没有觉得一丝丝不妥。
这个作品里的三位女主,其实性格和主观能动性都极为耀眼。混世魔王洁月和校园王子鹿岛,不仅身体力行地在冲破同类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也都是各自感情线的主动方。如果没有她们乐此不疲的调(shi)戏(ai),凭若松和学长一己之力,是绝对没办法把这个恋爱谈明白的。
而在贯彻始终的女性视角背后,是一个从不屑于“做男人”的男性主角团。我常说,男性角色要讨女性观众喜欢,第一个要丢掉的就是“男性身份”和伴随而来的焦虑、压力和伪装。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故事里所有作者想让读者去喜欢的男性角色,都没有要向外部男性群体自证“阳刚之气”的行为。他们哪怕想有所表现,也是为了自己朦朦胧胧中心仪的女孩。
故事中的男性,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挑战性别刻板——对于画少女漫画和穿女装没有丝毫耻感的叶崎、毫无保留地做千黛闺蜜的小喻喻、甘愿做鹿岛“背后的男人”的谷学长、温柔细腻又多内心戏的小松松,包括漫画里那个表面轻浮但性格比他妹妹乖一百倍的濑尾辽介,其实都在以各自的方式颠覆传统的男子气概,拓宽我们对“男人”的定义。
正因如此,原作和剧堪称异性友谊的盛宴。这群不被性别刻板所约束的少年,虽然各自都有点“恋爱脑”,却没有一个是“性缘脑”。故事的群像叙事异常丰富,任意两个角色间都有独特的互动方式和化学作用,女生和男生间都有拿得出手的亲密友谊。
异性友谊一直是荧幕上的稀缺资源,因为主流社会从法律、经济、文化和教育上,其实不鼓励异性间存在着不以性、婚姻和生育为目的的来往。漫画和剧为什么会让人看得这么舒适,甚至说,为什么“野猪一家”的vlog你也看得这么舒适、这么心驰神往?因为这都是对传统两性关系的叛逆、挑战和否定。我们向往这种纯粹美好的可能性,因为我们从心底里也无比想要冲破那无形的桎梏。
这个故事还做得非常出色的地方,就是虽然剧情是绝对的清水,却并没有刻意塑造任何脱俗到幼稚的人物,也从不回避少年人最纯洁的性悸动。
剧中的千黛,和很多女生一样,会有身材焦虑,会在意喜欢的人如何看待自己。而她也和漫画里的千代一样,虽然是个娇小可爱的女生,但满脑子都是对叶崎的虎狼之词。31集里小喻喻的“把你的欲望收一收”这句台词,也是他在漫画里对千代说过的。
尤其是28集千黛伸手想去触碰叶崎的床这一幕,真是有一种很纯洁的色气,让人心动又甜蜜。
被我看上的剧,为何戒断总是这么难?
这部剧从美术层面,完全不负主角是漫画家的设定——场景非常经得起放大,细节爆棚,完全看不够;角色造型多变,每一套都搭配得很好看。
选角更是一绝,能让我体会到导演在难以找到和漫画角色“形神兼备”的三次元人时,优先选择“神”的英明。因为主角团里有不少角色,其实并没有从物理上还原二次元的人物。原作的野崎是一个看起来有点凶凶的,算不上是“帅哥”的壮实男生,王敬轩显然瘦很多,样子也更精致。但是他真的有把叶崎那种帅不自知的beta暖男气质演出来。要知道,高高瘦瘦不怕娘的beta男就是我的理想型,所以我就这样夹带私货地追剧,全程都对叶崎非常心动。而周彦辰也没有原作的御子柴那么浓颜,但是他真的拿捏了小喻喻那种又怂又甜的闺蜜感,绝对是我越看越喜欢、越看越顺眼的角色,我也超爱他和千黛的互动。反正这部戏的选角都属于是,你越看就越能明白,他们为什么能拿到这个角色的类型。
我不是第一次表达对一部真人化作品的喜爱。而《开画!少女漫》作为真人化作品,遗憾和瑕疵其实是很少的。而且给了我这个原作粉满满的圆梦感,是一个让人信服也让人幸福的平行世界。
我不追星,也并不清楚一时的数据与流量到底能有多长久的效应。但作为一个主要靠作品认识人,而不是靠人认识作品的佛系观众,《开画》已经成为所有主演在我心目中的养老保险。我自己也是创作者,对于我来说,作品能够找到自己的受众,比“爆”、比“红”,都要更宝贵。这部作品能够和我相遇,我能够守护这部剧直到结局,才是对我最大的意义。
看完结局到现在,依然还有一种恍惚的感觉,很不舍得,不想接受这个故事结束。每当我觉得戒断很困难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其实主演们至今也还没戒断,不然就不会拍那么多vlog,还组团去拍《快乐的大人》了。一个能让所有人快乐工作、如梦似幻、念念不忘的剧组,出品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最后的最后,这真的是我对剧版的最后一点遗憾,除了把千崎表白后的甜蜜相拥剪掉了,就是没有在结局回溯千黛曾经对《去恋爱吧》的吐槽,去回收那个埋了一整部剧的伏笔,完成整个逻辑闭环。她曾经说过,《去恋爱吧》的林木仅仅因为头饰爱上阿美,非常不现实。但叶崎在剧中反复强调过,自己的创作都有原型,暗示了这个一见钟情的经历,也是有原型的——而事实正是如此。叶崎就是因为千黛的蝴蝶结,对她念念不忘,才创作出了阿美这个角色。千黛吐槽的魔幻剧情,其实主角一直都是她自己。
啃下去的那一口,无论是苹果糖还是棉花糖,都是他不自知的亲密无间。他仅仅是不自知而已,因为他的世界里,早已全是你。
感谢《开画!少女漫》的全体主创。
下载转存链接:https://pan.quark.cn/s/2509bff512dc
下载转存链接:https://drive.uc.cn/s/73b2aa5069ac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