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幕让屏幕外的打工人心有戚戚。
在繁忙的工作日里,多少打工人和麦又歌一样,经常忙得连一顿安稳的饭都吃不上。吃饭常常成为一种任务——快速解决、匆匆忙忙,甚至有时因为紧急的工作安排而直接跳过。长时间的高压工作消耗了打工人的体力,也在精神上带来巨大的负担。
充分放松情境下的一顿美味佳肴所带来的满足感,远远超过食物本身的味道。这不只是一顿饭,也是一种慰藉,一种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尽管生活中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但至少这一刻是属于自己的,是美好的。
不过,麦又歌是真的没有时间停下来,还是她其实也不想停下来呢?
麦又歌再一次来到澳门时,地陪还是徐君乐。更加熟识的他们聊起彼此的生活状态。
麦又歌感觉澳门人的生活方式较为悠闲,节奏缓慢。徐君乐补充道,金钱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如果为了追逐财富而牺牲了个人的生活质量,那是得不偿失的行为。
这番话让麦又歌反思自己的日常生活——她一直忙于职业上的拼搏,几乎未曾停下脚步,甚至家也变成一个供她休息的地方,没有真正的温馨和放松。徐君乐并不赞同这种高度紧张且容易让人感到疲惫的生活态度,他认为麦又歌的生活有点被工作给绑架了。
“为什么要把自己搞得这么累这么紧绷呢?”徐君乐不解地问。
麦又歌说:“我不觉得普通人有那么多的时间,坐在那里想,自己到底过得累不累。因为生活就是这样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埋头苦干。每一天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地为了自己计划中的那个生活,在拼命在奋斗。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生活的。”
奋斗真的意味着,生活只有工作吗?麦又歌的回答,不禁让我联想到韩炳哲在其著作中关于功绩社会(The Society of Exhaustion)的观点。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追求自我成就和外部认可,形成了所谓的“自我剥削”现象。个人不断地将自己推向极限,以求达到更高的成就,而忽略内在的需求与平衡。人们在这种不断追求成功的文化中,容易陷入持续的压力和焦虑之中,从而影响到身心健康和个人幸福感。
换句话说,很多时候,是我们自愿成为“牛马”,我们为了获得所谓的更多“成功”,而牺牲自己的休息、饮食和健康,连好好坐下来吃顿饭的时间都没有。
麦又歌的生活状态,正是“自我剥削”的一个缩影。
网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