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的说我们不是学校,是公司,只要把学生弄进来交学费,再发毕业证书把他们弄出去就可以了,其他东西我们都不管。“ ——片中某民办高校教师语。看完为什么贫穷的第一集以后整个人陷入了一个无止境的忧虑中,这个问题是:我在毕业以后能够找到工作么?我能够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城市活下去么?这个问题只是听起来很傻逼而已,但是生活一般来说都和你想象中最荒诞的那个部分重合。贫穷、教育不公、教育产业化……这样的问题我们就算尽力无视它,它永远都在那个阴暗的角落玩命的生长,终有一天它会长到你我他的眼前。
今日还在读纽曼,他讲大学要求的不仅是全面,更是综合,因此神学是必不可少的,神学对于人世界观和自我认知上是有启发性的。这个观点把我感动的热泪盈眶,如果你把这个话跟S1里的王盼和他妈讲,他们又会有什么反应?
你以为你真能靠天吃饭哦?
在知识分子对“功能性、职业性教育”嗤之以鼻的时候,有多少人又反过来对什么“博雅教育”、“全人教育”嗤之以鼻?
他们只有一个问题“你能找到工作么?”
我妈是个特好的妈妈。在我高三的时候她一直跟我说“生存是容易的,但是生活才是难的”。所以在我整天沉浸在电影、书籍和音乐里面的时候她没有逼我去学习,还给我提供了很好的环境读书和写作。而对于片中的他们,糊口都困难,精神的饥渴能算什么呢?亦或者,常年的“教育”已经让他们失去了精神饥渴的能力。
到底是哪里做错了呢?我们怎样才能既喂饱应届大学生的肚子又喂饱他们的精神呢?
在国外,生存能够被保证,所以大学是来丰富知识,提高人生境界,因此,它提供教育包括了技能教育,知识教育和精神教育。而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中国,大学教育变成“造米”工具,我们还能给予多少希望?
这部纪录片是一个八集的系列。但从豆瓣的影评看,大部分网友只看了最后那一集讲中国教育的。我自己也是最先接触到这一集,然后又去找了其他七集都看完。
除了第1集带有总述的意味,其他七集分别关注不同的主题,记录了不同的国家地区。在每一集里选择不同的国家地区,自然是因为这个国家地区在这一集的主题上提供了最典型的例子。但其实某一个特定主题,也会同时发生在其他的国家地区。所以,即使是作为中国的观众,看看其他几集里那些并非发生在中国的故事,也还是很有启发。看完第八集,突然想起BBC纪录片高级编辑尼克·弗雷泽在第67届联合国大会的讲台上激动地说——在中国,你必须得上大学,因为人们告诉你:必须得这么做。而当你真的去上大学了,你会发现,那里什么都没有。那里真他妈什么都没有。
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为什么贫穷?(2012) 1080P 英语中字 【8集已完结】」,点击链接即可保存。打开「夸克APP」,无需下载在线播放视频,畅享原画5倍速,支持电视投屏。
链接:
https://pan.quark.cn/s/a997d9b41294